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教学设计

来源:新课程导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0-26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活动目的: 1、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,形成初步的消防意识。 2、学习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方法,懂得生命的珍贵。 3、做到“会报警,会逃生,会使用灭火器” 活动准备

活动目的:

1、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,形成初步的消防意识。

2、学习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方法,懂得生命的珍贵。

3、做到“会报警,会逃生,会使用灭火器”

活动准备:

1、收集消防知识材料。

2、毛巾,三角巾,手帕

活动过程 :

一、问答题环节:

主持人:

相信大家对于消防都听过,今天我们就对消防的一些常识来提问并讨论!

首先,我想问大家几个关于消防知识的问题。

1.火灾中,万一身上着了火,我们是应该?

A、快速奔跑 B、用力拍打 C、就地打滚

2. 家里房子着火了,房间浓烟弥漫。赶紧上前准备打开窗户,放走烟雾。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?

A、对 B、错

3. 家庭用液化气罐与炉灶的距离应保持不小于( )米。

A.1米 B. 0.8米

可能有些同学家里的液化气罐都是置于灶台下壁橱内。液化气钢瓶由于质量、使用时间以及管路阀门的开启连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气。而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,放在壁橱内空气不流通,很容易积聚沉淀在地面,一旦遇明火极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。经计算,当房间里泄漏出的煤气、液化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(4.5%~35.8%),遇到火种就会产生爆炸燃烧。因此,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置于远离灶台、空气流通又便于人们操作和观察的地方。

4.当你被大火困在屋内,又无法迅速逃生时,哪一个房间相对安全?

A、卫生间 B、厨房间 C、卧室 D、客厅

5.柴灶、煤灶与液化石油气灶能在同一房内使用吗?有些同学家里,平时可能不仅使用煤灶还用着液化石油气灶,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。

答:不允许放在一个房间内同时使用。这是因为一旦液化石油气灶漏气遇明火就会造成火灾。

6.火警电话为什么是119?

因为“1”在古代时候念作“幺”,它跟“要”字同音。“119”就是:“要要救”。 11月9日 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,而且在这一天前后,正值风干物燥,火灾多发实际,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。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,使用“119”更加深入人心,公安部在一些省市进行“119”消防活动的基础上,于1992年发起,将每年的 11月9日 定为全国“消防日”。

二、说一说:常备的设备

先请几位同学说说

1家用灭火器

任何大火,开始时都是小火,如果在寝室备好灭火器,并能熟练地操作它,那么当星星之火燃起时,就可以将它及时扑灭。

2一根(保险)绳

当大火一旦不可收拾时,就必须首先考虑逃生。这时,如果寝室在3楼以上,楼梯的通道被堵塞,或者木制楼梯被烧坏,在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,那么可将绳子分段打结,然后拴在牢固的物体上,沿着绳子攀援而下,就能顺利逃生。

3一只手电筒

如果寝室是夜间失火,电路烧坏以后,屋内一片漆黑,特别是在睡梦中,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,屋里已是一片火海。这时,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,照出一条逃生之路。

4一个简易防烟面具

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,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,据调查显示,大概占死亡人数的80%。如果寝室里备有一只防烟面具,在危急关头,套上防毒面具,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。

手电筒一般大家都有,但其余三样应该都没有吧!我个人觉得粗绳子还是可以准备一根的。至于灭火器和防毒面具就尽力而为吧!

三、逃生知识

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消防逃生知识

1、对宿舍、教学楼、实训楼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,积极参加组织的应急逃生预演,要求每个同学都想象自己如何具体逃生。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,熟悉几条逃生路线。

2、当发现楼内失火时,切忌慌张、乱跑,要冷静地探清着火方位,确定风向,并在火势未蔓延前,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。

3、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,不要贪恋财物。

4、受到火势威胁时,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、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。

5、穿过浓烟逃生时,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,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。

6、身上着火,千万不要奔跑,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。

7、室外着火,门已发烫时,千万不要开门,以防大火窜入室内。要用浸湿的被褥、衣物等堵塞门窗缝,并泼水降温。

文章来源:《新课程导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kcdx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1026/577.html

上一篇:教育戏剧的N种打开方式!名师分享英文戏剧教学
下一篇: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3篇

新课程导学投稿 |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|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|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|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新课程导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