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

来源:新课程导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1-24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一、基本知识 l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,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。2、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,往往悄然

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一、基本知识 l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,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。2、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,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,被公认为“无声杀手”。3、中风、心脏病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,致残、致死率高,危害严重。4、超重和肥胖、高盐饮食、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。控制体重、限盐、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。5、血压易受环境、活动、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,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。6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,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。7、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,减少心、脑、肾等器官损害。8、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,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,全面达到治疗目标。9、合理选择、长期坚持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,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。 lO、人人参与,共同行动,提高高血压知晓率、治疗率和控制率。二、重要信息 l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,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。*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.8%,即全国约有1.6亿高血压患者,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,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。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。与1991年相比,200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%,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。·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,“城乡差别”明显减少。+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,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。·女性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,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。·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,而且知晓率极低,往往被忽视。对儿童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、早期预防、早期治疗十分重要。+美国弗明翰心脏流行病学研究提出,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,有90%的人以后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,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。+我国65岁以上人群,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%左右。若不加强防治,高血压将危害每一个人的健康。+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。·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,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。·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,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。·有高血压家族史、超重或肥胖、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,更应定期测量血压。}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/80毫米汞柱,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/90毫米汞柱,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。非同日三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/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,确诊为高血压。2、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,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,被公认为“无声杀手”。+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异的自觉症状,而且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,容易被病人忽略,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才引起重视,这时已造成心脑血管损害。+多数高血压病人悄然起病,不易被察觉。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被偶然发现。+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,不能认为就没有高血压。只有测量血压,才能心中有数。+有些患者是以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而骤然发病,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,因此高血压被称为“无声杀手”。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大多数起源于青年时期的轻度高血压。 t由于无明显的症状,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降压治疗或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,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。+平常貌似“健康”而突然死亡者,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猝死;猝死往往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。许多病人发病前已有多年高血压,因无自觉不适症状而疏于防范。+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居世界首位,高血压是我国人群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。+没有发现的高血压,对人体心脑血管损害更大。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升高,且易发生恶性高血压。+越早期发现高血压,越早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,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。3、中风、心脏病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,致残、致死率高,危害严重。+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;高血压常并发中风(脑卒中),脑出血的80%由高血压引起,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。7中国乡村医药杂志+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,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;其中2/3病人致死或致残;现存活的中风患者累积700万。·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,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,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。+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,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“元凶”。+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0万~40万人,现存活心肌梗死患者累积200万人。+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,导致尿毒症,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。+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,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,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。·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Jill6倍。美国资料显示,高血压是91%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。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。+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,二者并存时危害更大,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。+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,二者并存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,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。+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VI总死亡原因第一位,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。+我国-tL,脑血管病每年耗费约3000亿元人民币,其中高血压直接医疗费300亿元。4、超重和肥胖、高盐饮食、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,控制体重、限盐、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。+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,随着体重的增加,高血压患病率增高。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~4倍。+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,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。合理营养,膳食平衡,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。+增加体力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。每周运动3~5次,每次20~60分钟,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。·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,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%。·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。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。已习惯饮酒的健康人每天饮洒量限制在少量:即啤酒小于5两,或葡萄酒小于2两,或白酒小于1两。妇女饮酒量减半。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。·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。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克,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l毫米汞柱。+我国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较高,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;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北方,高血压患病率也较北方低。·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。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。5、血压易受环境、活动、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,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。·拥挤、噪音、气温骤降、寒冷、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,可使血压升高,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血压控制。固+剧烈运动、危险作业、工作过度繁忙、紧张劳累、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;适度活动、劳逸结合有利于血压调节。。+情绪激动、脾气暴躁、恼怒、嫉妒、生气、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;减轻精神压力,保持心理平衡,坦然处世,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。+治疗不规则,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。+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,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。·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唯一可靠方法。经常测量血压,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。卜一旦确诊为高血压,就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·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汞柱式血压计;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前,先应经过测量血压方法的培训。·高血压病人定期到诊所或医院测量血压是监测自己血压的可靠方法。早晨服药前的血压可反映24dx时平稳血压水平。·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已舶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。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。·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简便,易于为病人和家属掌握。24d,a寸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。6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,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。·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。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,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。国际社会公认,吸烟危害健康,因此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。+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。无节制的摄人大量动物脂肪,摄入过多热量,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。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。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。+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,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,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、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。+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:不吸烟,坚持适量体力活动;合理膳食,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人,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;节制饮酒}保持正常体重,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,心理平衡。+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: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~20毫米汞柱;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~14毫米汞柱;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~8毫米汞柱;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~9毫米汞柱;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~4毫米汞柱。·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,结构调整(低盐、低脂、低甜食,高维生素、高纤维素、适量高蛋白饮食)。做好膳食平衡,保持理想体重。+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。可选择步行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车、爬楼、登山、球类、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,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。+生命在于运动,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,强身健体。健身

文章来源:《新课程导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kcdxzzs.cn/qikandaodu/2020/1124/669.html

上一篇:浅论教师对教育知识的转化
下一篇: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

新课程导学投稿 |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|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|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|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新课程导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