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在医学教育生化教学中唱响四重唱试论教学学教(2)

来源:新课程导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7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通过在教学中提问我们发现,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刻了许多,课堂也轻松了很多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思考、学会学习、锻炼思维、增长智慧,

通过在教学中提问我们发现,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刻了许多,课堂也轻松了很多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思考、学会学习、锻炼思维、增长智慧,这才是教师应该做到的。

4 第四声部问教

教问与问教有何不同?教问使教师的教学进入了一种高境界,值得追求的境界。但作为教师应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教,这就是问教。首先,审视自己有没有问题意识,如自己询问、思问、反问的习惯,对询问的态度,面对问题时的情感,是否爱问、善问,是否不耻下问,因为只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强才能自觉去教问。其次,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所教的内容有强烈的问题意识,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价值,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培养其问题意识。

作为生化教师,在备课时不能将知识传授作为惟一任务,更重要的是设置教学情境,营造学习氛围,多想想该如何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;多想想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接受;多想想学生对知识是否完全掌握。如讲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时,用比较法学生是否更容易记忆;比较内容是否可以由学生以按组竞赛的方法填充;对难点内容可否结合实例等。所有这些问题,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考虑周全,并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色上去思考,将一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设计得生动有趣,能让学生在课后回味无穷,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。

问教可以让教师学会思考、学会设疑、学会运用智慧,合理地设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,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、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上好每堂课。

一首歌唱得好听不容易,一堂课教得好更不容易。在生化教学中把教学、学教、教问、问教融为一体,可以让我们的教学“优美动听”、“歌声嘹亮”,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汲取知识。

我们常说的教学就是教人去学,而教师也要学着去教,所以教学的前提是学教。学问,如果作为过程就是学着去问,如果作为结果就是获得学问。那么,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问。有教问就要有问教,有教学就要有学教。在教师的工作中这四项任务应该融为一体,但却不可混为一体,好比合唱,不是齐唱,而是好听的“四重唱”,这样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。在医学教育中,生化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,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如何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唱响这“四重唱”。

1 第一声部教学

对于教学这个词,相信每一位教师都非常熟悉,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传授知识,但现在的教学理念赋予这个词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涵义,它不再仅是传授,而是需要教师弄明白学生如何学习,学生的学习策略如何,学生的学习情绪、态度、热情如何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来改善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态度,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,还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。

如在生化课堂上,如果我们按照以前单一的讲授方法,先讲授物质的化学组成,能形成哪些化学键,空间结构如何,根据结构再讲授性质、代谢等内容,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会被这门课吓住,对学习这门课缺乏信心,甚至因前部分学习没有跟上干脆放弃对后面课程的学习。而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、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该物质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,通过形象的比喻、通俗的语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。比如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为向上的楼梯,碱基相当于台阶,磷酸糖相当于楼梯扶手,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它的结构,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。

不难看出,基本的教学理论就存在于教学之中,而对教学理论的把握又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。

2 第二声部学教

教是需要学的,师者需先习师;教学需要学教,从师需要师从。教师必须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,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知识。当然,教学理论只是学教的一个方面,掌握了教学理论并不意味着能完成良好的教学。作为教师,为了教学生学习,自己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,为了教学生,引导学生学习,教师自己有更艰巨的学习任务,所以在这一过程中,我们应该一直学下去,一辈子教学,一辈子学教,因为这是值得我们奉献终身的事业。

作为中职学校的生化教师,应该把生化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,用实例去引导学生,并导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病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。如讲糖酵解时,先引导学生说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的例子;讲血糖调节时,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,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“三多一少”、“高血糖及糖尿”;讲尿素合成时,先讲解肝昏迷的例子等。使学生对这些现象有感性的认识,并引导学生用生化理论去解释一些病理现象。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,教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,多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,多学习临床知识,多结合本课程内容,更好地让学生获取和吸收知识。

文章来源:《新课程导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kcdxzzs.cn/qikandaodu/2021/0507/1227.html

上一篇:基于核心素养生命观的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策略研
下一篇:异质同构视听融汇音乐美术融合教学策略探究

新课程导学投稿 |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|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|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|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新课程导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